湖州检验科管理的七个问题

admin 2020-02-03 11:08:58 9893阅读


检验科管理的七个问题
1、管理制度(Management system)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医院检验科存在实验(experiment)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情况,科室没有根据要求设定专业的感染和防感染小组。对检验样品采集、运送乃至检验过程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约束,没有专人负责配送。在运送过程中存在样品感染的风险,没有强效隔离、防护措施(指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甚至很多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没有“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标识,非工作人员可频繁出入。很多基层检验科对实验操作完后的医疗废物和垃圾没有严格分类处理,按规定销毁。
2、管理制度(Management system)不落实
检验科除了窗口,一般不直接接触病患,缺少患者这层关系的监督,又由于管理制度(Management system)不完善和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致检验科人员对管理制度认识不足,且态度散漫。实验台框架一般采用C型方型钢,可靠焊接,经酸洗磷化、电泳后,实验台表面经环氧树脂高压静电粉沫喷涂,高温固化处理。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紧密强固,承重力强。很多人员认为只需将检验工作做到位就是符合认真工作标准了。很多医院检验科没有对科室实习生、进修人员以及卫生人员进行相关医疗防护培训(作用: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使这些人员的感染性风险极大。
3、人员自我安全防患意识差
每家医院的检验科每天面对的工作就是各种临床标本化验。实验室通风供排系统完善的实验室,是一个环境和谐、安全、健康的工作场所。实验室压力、噪音、房间的换气次数、气流组织、通风柜有毒气体残留等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很多检验科人员自我安全意识薄弱(解释:单薄而不坚强),在操作过程中不佩戴口罩、手套,不穿防护衣,在工作过程中容易被空气传播感染或者是利器刺伤,造成自我感染。很多基层医院检验科人员操作完成后,检验废物和垃圾随意丢弃,难以清理的同时增强了医源性感染的概率(probability)。工作结束后不进行衣物更换,穿着检验服装接打电话甚至进食饮水,造成检验科休息室的环境污染以及防护服的无菌(fungus)性破坏。
4、科室设置和防护不合理
一些医院实验(experiment)室的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清洁区没有明显的划分和规定,而且对检验器材摆放和清洁消毒没有严格按时按质的完成,造成检验器材和科室设置存在很大程度的污染风险。实验室家具实验室仪器摆放的设计是一个实验室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实验仪器的摆放看似简单,可实际上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实验仪器是否可以良好安全地运行,是否可以妥善地得到保护,是否可以将环境对其的影响度降到最低,相互之间是否有影响,实验人员是否可以方便地使用等等问题,都是在考虑实验室仪器摆放位置的时候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基层医院检验科没有设置独立的更衣室和消毒室,工作人员的防护工作不到位,再加资金缺项,检验科通风、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消毒设施不合格,也是造成科内感染的主要因素。
5、消毒专业知识不全面
科室专业消毒知识不全面,对各类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剂型以及各类消毒剂针对的不同病原消毒原理不清楚。在配备和使用消毒液体时形成消毒不到位、不全面等多种漏洞(weak points),造成病原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fungus)感染的概率增加。且由于相关卫生人员针对性消毒意识薄弱(解释:单薄而不坚强),医源性垃圾和感染源处理不及时,不妥当等现象造成二次感染的风险。对可再次使用的检验仪器(appliance)消毒工作不到位,致使消毒不全面,再次使用风险性大。
6、检验报告和仪器(appliance)处理不妥当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检验科的工作量也在逐步(step by step)增加。多数医院的检验仪器(appliance)能自动出结果,加上自助取单机的配备使用,给检验人员节约了不少工作时间。但是在基层医院还需要手工发放检验报告单,繁杂工作中,往往都不会脱下操作手套,造成检验报告单的污染。各项检验之间,时间紧迫没有多余时间针对性的做仪器清洁工作,也加大了科室内巡查样品的互相干扰,造成检查结果不准确。
7、意外事故处理不妥当
操作服被检验物品污染时不做针对性的消毒处理和清洗,直接用清水冲刷后再次使用。检验药品、化验标本、液体等溢出或者标本瓶打破就只是按常规的拖把清扫,不做专业的消毒,不按照医疗性垃圾分类等事故处理。类似不妥当案例在各级医院检验科都时有发生。甚至很多医院检验室操作人员存在手被样品沾染也只是做常规的清水清洗,而不进行专门消毒的情况。
    x
    手机
    电话
    微信
    QQ